关于水墨绘本教学随笔

发布时间:2021-09-11
关于水墨绘本教学随笔

  水墨画是中国的一种历史文物,更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发展。下面,让我们去看看教学水墨画的老师们是如何看待水墨绘本教学的吧!

  水墨绘本教学随笔【第一篇:聊聊儿童水墨画】

  中国画又名国画,是现代人为区别于西洋画而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泛称。它包括水墨画、彩墨画、工笔重彩画、墨笔画、白描画等。

  我这里聊的是儿童水墨画教学,儿童水墨画教学目前大概有这么几种形式:一是不管儿童的年龄大小都跟着老师画梅兰竹菊或者山水等;二是力求水墨创新,让儿童玩些水墨游戏,搞各种技法弄出一些特效,增加画面的趣味性;三是用水墨去写生,类似西画的素描、色彩写生等。不管是用哪种方法教学,至少也能让儿童了解一点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规律,为他们了解中国画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水墨画教学,如果一味的让儿童跟着老师临摹一些梅兰竹菊这类的画,很容易让儿童养成公式化的弊病,再说,老师的用笔一旦不准,以后要改掉这个毛病就有点困难了;或者老是让儿童玩一些水墨游戏,儿童学画很难有质的进步,对中国水墨画的了解也是较肤浅的,总让儿童认为,画中国水墨画就是用墨来随意的涂抹;如果老是对景写生,也很容易把中国水墨画画成西方的风景画。

  水墨画教学,也不能为了技法而技法,也不能由着儿童随意涂抹,而要根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先放后收。这放与收,自然需要根据老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艺术修养了。

  对于年龄、禀赋、学画时间有所差异的儿童,还是要根据水墨画学科性的特点进行递进关系教学。对于低年级的儿童,当然要用墨的浓、淡、干、湿等方法玩一些有水墨趣味性的游戏,增加儿童的兴趣。如果教授过多的技法,则会束缚了儿童的思维,也会让他们无所适从;对学画有一段时间和基础的儿童,自然要引导他们学一些临摹和创作,让儿童观察体验古代大师们的用笔用墨,逐渐深入传统并学以致用,更进一步了解中国水墨画的各种元素。

  再说,临摹是学中国画的必经之路,历代的中国画大师都得从临摹传统开始,可不要认为临摹传统是老掉牙的事(当然,不能僵化地临摹),只有了解传统才能谈发展。我们不能用西画的构成或者像画水彩画一样搞点效果,就认为是在搞水墨创新。“水墨画创新”看过去很高大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大部分的艺术家,画了一辈子中国水墨画,都创新不了什么新的水墨,儿童怎么做得了呢?

  我们所说的儿童水墨创新,应该是指:不能像以往老教条地跟着老师画虾、画竹之类课程。而是要让儿童更贴近生活,按一定的笔墨要求去画一些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并且能够接受的表现题材,用儿童的视角去观察、表现属于他们的世界。

  中国画,是用笔墨的辩证法去表现美、创造美,更不能像画标本一样,对着自然景物描摹——只为了画像对象为前提。而是要用人文思想、中国阴阳哲学、中国书法用笔等来表现自然事物。

  比如:画一块石头,要让儿童明白,线条除了粗细外还有要有方圆;两块石头,除了有方圆外,还要有大小、前后遮挡对比;三块石头除了前面的要求外,还要有疏密对比等,也体现出了我们中国的哲学观,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再比如画树,不是去画树形的表象,而是借助树去表现墨的浓淡干湿;线条的粗细、弯直、疏密、开合,黑白大小对比,等等关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辩证关系。

  近代很强调中西画结合,其实,东西方的绘画思想很难结合在一起,只能说有些技法能否做一些借鉴。就像中医和西医也在谈结合,有些中医也结合着西医的思想去看病,就很难把病给看好,结果现在把中医给搞砸了,让西医占了上风。中国画也是类似,过多受到西画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许多的中国水墨画就不是那么地道了(当然,西画对中国画的人物造型还是帮助很大的)。

  现在大部分美术老师都是受到西画的教育,对中国画还是有点陌生。因为中国画和西画的美学思想是有所不同,中国画是以东方哲学入画;西画则是以西方的科学入画。如果让只学西画的老师教中国水墨画,就容易像画素描一样去表现笔墨。所以,对没学过中国水墨画的老师,就必须多读点中国画论、中国哲学,学点书法,亲手实践设计一些课程,如果只会依样画葫芦地照搬一些别人的课例来上课,就很难胜任中国儿童水墨画教学。

  这些儿童不管他们成长后是否从事美术这项工作,一旦他们欣赏中国画时,就不会像没学过中国画的人一样,老觉得中国画是黑乎乎的,什么都不像。他们而是会从中国水墨画所需要的辩证关系去欣赏作品了,就会和大师一起享受着艺术的魅力;假如他们成长后是从事艺术这个行业,那么也能为他们奠定了一定的艺术思想观。

  我们作教育的,都希望我们的教学能为儿童的艺术成长奠定一定的艺术基础,将来他们想学中国水墨画时,不需重炒“回锅肉”。就像盖房子一样,先做好地基,如果哪一天需要再加层时,就可以往上接着盖,不要因为地基不行导致必须敲掉重来。

  这就是我们少儿美术老师肩负的教育重任。

  水墨绘本教学随笔【第二篇:水墨情趣——课后反思】

  水墨、毛笔、油画棒、彩色水笔、水分颜料,突然之间将这些东西放在了一起使用,学生接触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因此,从好奇心入手,激发学生的尝试和创作欲望,是本课一个崭新的课题。蘸上墨或是色,画在纸上,慢慢散开,再加一点水,那种湿润的虚幻的感觉,不就是天上的云、山中的雾、水中的涟漪吗?动手尝试加上丰富的联想,学生感受到的绘画材料带来的喜悦和新意。

  水墨画最能体现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其笔法与墨法的展现,产生神奇的渗化效果,很能吸引学生。教学中顺应这一特点,我在课堂上挥毫泼墨,为学生当堂示范,为学生创造真切可感的视觉效果,从而调动学生的表现欲,再让学生自我练习。

  学生练习前还有一个过度环节,设计一个共同参与探讨的过程。就是宣纸铺展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在上面着墨绘画,你几笔,我几画,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放开手法,充分感受水墨在宣纸上的融渗产生的浓淡变化,大胆用笔,共同观摩,冲淡水墨画神秘色彩而敢于去表现。

  在学生作业练习中,引导大家尝试运用课本上介绍的方法,在宣纸上大胆尝试破墨、破色、破水的多种方法,了解宣纸的性能,选择自己喜欢的花草蔬果大胆地抒发情怀。学生作业中的各种表现给予及时引导和鼓励,收到良好的效果。

  水墨绘本教学随笔【第三篇:我的《奇异的水墨吸附》】

  从事美术教学也有一段时间了,开始我按照旧教材进行授课,所上的课学生也都喜欢,课堂进行的也较为顺利。不过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可自从进行课改后,美术课进行模块教学,教材内容涉及面非常的广泛,这为我们教师留有极大的空间却也无形中增加了难度。以美育促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我积极投入新课改之中,也上了一些受同学欢迎的内容。在上新教材时,我发现有的模块学生特别喜欢,可是有模块学生就不那么感兴趣了。特别是学校进行新的课改实施小组教学后,学生面对面,四个人一组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在美术课堂中,总是有点说不出的感觉,课堂上学生也不是非常积极主动的学习,参与过程中学生也缺乏相应的灵活性,思维不是很活跃,课堂反而有点沉闷,不能够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很是闹心的地方,别的科目都轰轰烈烈进行课改而成果显著,而自己的美术课毫无起色。总觉得自己辛苦的备课和上课没能得学生的喜爱和重视而闷闷不乐。我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不能拖学校改革的后腿。恰好准备进行设计应用这一教学模块。我下定决心,要改变这一现状,上好这一模块的每一堂课。

  怎样选好教学内容,这是我首先要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我在课堂上征询了学生的意见。让同学们写出了对这一教学模块中希望学习的内容和想法。整理后,大概归纳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能够有新意,让学生上课有兴趣、有动力,愿意去学;二、课堂综合性要强,不要局限于美术方面,可尝试加入其他元素、知识,让课堂变得有趣味性;三、课堂准备的材料最好是少花钱或者不要花钱;四、符合小组学习的要求,能够让学生共同协作,集体完成。学生提出的建议还真让我有点为难,看是简单的四大方面,其实要求不低!但是我想,这是以往上这一类课程失败的原因所在。要是从学生角度考虑,想想能够在紧张而繁忙的文化课中,解放出来,得到片刻的放松,又有所收获,这何尝不是现在学生希望得到的。因此,我下定决心,一定要上好这节课。虽然,据计划上这一模块的内容还有半月有余!可是我想,做好充分的准备,必定能有所改观吧。我有这个信心,希望能够获得成功。

  那几天里,我就如何进行选题,可谓是煞费苦心。提出了很多方案,但也都一一否定,比如剪纸、泥塑、彩绘、陶艺等等,这些有的也是我往年我选过或者上过的,可是我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当然,和学生提出的建议不无关系。真要符合他们的要求,不花钱,有综合性探索性和趣味性,还真让我犯难。真想就此放弃,选一个好上的教学内容,比如绘画,以及美术书法。可是当我想起自己在课堂上征询学生意见时学生喜悦的心情和眼睛中流露兴奋的神色时,我动摇了,还是再试试吧!要超越自己,不走以前的老路,不能因为有困难而躲避!想想头段时间学习的人民的好教师张莉莉,不畏困难、不怕牺牲,全力以赴为学生,我能因为这点困难而退缩吗?不!我告诫自己。我也相信,一定有好的解决方案!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正巧!那天晚上在家看了央视的一道科普栏目——《原来如此》。在人们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的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质疑、假设、实验、求证,给予科学的探究。我突然灵光一现,我为何不借鉴这一方式,引入我的美术工艺课堂呢?有了大的方向,我将考虑着怎样进行更细致的内容设定,更适合这种教学模块。能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有所收获。一次,在洗碗时,看到水上漂浮的油花,变化出不同的形态,甚是好看。不禁想起小时候玩的肥皂泡上变化的色彩,还有喜欢看到水中油花。嗯?有了,记得大学课本上有过一副吸附的图片,可是我一直没有尝试过,我何不在这一内容上多下功夫呢?

  手边没有相关资料,我上网查询,这方面也只是只言片语,也没得多少参考价值。看来得自己动手尝试,要不怎么给学生上课呢。说干就干,我忙接了一盆水,滴几滴墨汁看看效果,可是墨汁并不是我期待的那样飘在水面,而是直接下沉。试验几次,也不得要领。想起小时玩的一个让硬币飘在水上的游戏,要想成功,必须要让水静止,而且硬币上面必须不能沾水。由此也想起一幅幅画面,唯美而又诗意:河塘浮莲、鹅浮绿水、小船荡漾、还有在水面上快捷而轻盈游动的水黾。这些动静结合的画面给我很大的启发,水表面的浮力和张力应该是解决这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这一问题,我又进行了多次不同的尝试,最终有了直观的感受,圆形器皿最好。这也为我在教学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接下来我尝试了不同的物质混合,如白糖、食盐、洗洁精、甘油等进行尝试,寻求最好的方法,以便在课堂上达到最好的效果。看着水面上墨迹形成的不同造型,它们往往自然流畅、浑然天成。有奇石怪木之意味,具巧夺天工之神奇。每一变化,总有新意,也让人浮想联翩,从而又有新的发现,这种水墨真可谓艺术与珍玩的巧妙结合!以此为教学内容,锻炼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在合适不过了。当然了,要成为设计工艺课程,还得在设计上下功夫,这种只停留在水中的艺术肯定是不行的,要想法用纸等物吸而附之在纸面进行设计才行。我在家里找了不同类型的纸进行一一试验,最后得出了结论:纸质较厚且吸水性强的效果最佳。比如,速写纸,水彩纸,宣纸等,而较薄吸水不好的纸形往往不清晰,模模糊糊。我想课堂学生们一定能够找到他们最为合适的纸张,要让他们进行自己的尝试,寻求最好的材质。在体验中寻求最终的结果,我想,这种方法也是可行的。最后就是进行构思,二次创作以及裁剪,也就是再次的设计。当然这相对来说,综合能力以及美学修对学生还是有比较高的要求的。不过这也正是课堂的点睛之处,让学生发挥想像,从而激发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当然对于其中的一些操作技巧,还有一些相关的构图美学方面的知识,也是这节课探讨的知识点,只是在体验中感知,而不是一种枯燥的说教。有了这些大的构思和框架,再加之我亲身尝试和探讨。我相信,这堂课能上好,也必然上好!虽然可圈可点的地方较多,但是它能够促使学生有学习的动机,求知的欲望,和不断尝试的动力,我想这也够了。当然,我也希望能达到《美术课程标准》中的基本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感知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我想,这些还得只课堂后验证。

  “水墨吸附”这一教学的实施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材料准备、范画欣赏阶段;二是放墨成型、造型练习阶段;三是把握时机,读图定型阶段;四是适度造型、展示作业阶段。

  在教学中进行分组合作小组教学形式,运用用启发式教学为主,大的方面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答工,得出结论。

  (一)材料准备、范画欣赏阶段

  这一阶段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准备工具,要求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技法所用的工具及材料,并且对多种材料要进行分类。具体说来,主要工具分为墨汁、水、纸等。辅助工具主要有毛笔、滴管、细吹管、扇子、等。第二步展示课前所制范画,从画面特征上引导学生,使学生对这种畅快淋漓、流畅自然的形象所感染,急切想了解其制作技法,以及这些工具的用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学生的激情被允分的调动起来,课堂顺利进入第二阶段。

  (二)放墨造型、尝试练习段段

  “放墨成形”阶段是“水墨吸附”的核心阶段,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本环节教学中,针对学生特征及兴趣爱好,对教学方法给予充分的考虑。通过设疑、尝试、归纳等。使学生掌握本节教学学习重点以及水墨吸附技法和操作的要点。首先要使墨汁浮于水面,这是后面操作的关键。分为两个步骤:

  针对墨汁于水中扩散或下沉两种现象给以演示,引导学生行尝试,要求学生从改变水的表面性能给以解决。经过启发,学生多次尝试了解了墨汁浮于水面是因水的表面张力的缘故,而牵引力受容器材质及形状影响。就这一问题,不同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案。有的学生为让水面张力增大,用废旧的报纸对水面接触而实现。有的则从墨汁性能方面做文章,尝试用碳素墨水,绘画墨水以及中性笔的笔水,也有了收获。有的同学认为必须保证水的静态……在这里我不仅为学生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我感到惊叹。通过认识的升华,学生们迅速掌握了滴墨的技巧,他们惊奇于墨汁滴于水面所形成的圆晕。一些急不可待的学生已经尝试运用各种方法对墨迹进行牵引变形。

  我抓住时机,进行必要的指点并要求学生用合适的工具进行造型。学生们大胆尝试各种技法并且充分享受墨迹在水面流动所形成的各种美丽纹样的乐趣,在这期间,我看到有些学生除了用准备好的工具以外,还即兴用自己的发卡,指甲进行制作。他们有的破墨在滴在破的方法,从而形成年轮般的圆环;有的屏气凝神,用笔尖牵引;还有的用书本,手不断的扇动;性急的男生干脆摇桌子来晃动图形,引得同组同学的责备。我认为,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巡查中,也看到一些学生由于心浮气燥气燥屡次失败,但是不断的去尝试,毫不气馁。更看到好多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身边能有的的物质进行尝试,比如洗洁精,眼药水、牛奶。我心里不禁哑然学生的求知欲还真高呀!不过想想自己以前的尝试,也是,面对感兴趣的事物,一定要探寻最终的结果,现在网络上的好多游戏不也是这样吗,他们抓住了人们的普遍心理。我也是,我在想最起码这堂课是这样。这时候我听到一片惊呼声,寻声而去,看到四个脑袋正顶在一起,边做边叹息着。原来他们用酒精进行尝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见他们轻轻的滴墨汁到水上,墨汁迅速扩散而成椭圆形,然后,会慢慢缩小,此时用笔帽沾一些酒精,轻轻地接触到墨晕面的中心,由于受酒精的推力,墨晕如爆炸般的向外扩散,又迅速的回缩,形成各异的图案,像花朵,像烟火,像开屏的孔雀……我为学生的这一发现而感到高兴,说实话,在这之前,我也进行了多种物质的试验,但没有进行酒的试验。看来在准备的在充分也有疏忽的时候,这时候我才真正理解什么是学无止境了,探索是无穷尽的,这也给我了一个启发;这以后备课之中,要尽可能的细心,要周到而不能大而化之,更不可草草了事、模棱两可。我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同时,也学习了知识。我在想,这种情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能遇到的。那时的我是教学的主要组织者和主导者,大多数时候是我在讲,学生在听。像现在这种互动的学习,是从未用过的了。在巡查指导中,适时鼓励学生和肯定学生,提出一些问题进一步发激发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索欲望。使学生争取成功,要求学生允分发挥个性。胆大心细的捉墨迹的瞬间造型。教学在不断的互动中顺利进,学生在不断的学习实践过程中体会到创造过程的乐趣。课堂教学气氛推向了高潮,兴奋、喜悦、惊叹、鼓励在学生中传递。课堂成了美丽图案的世界,世界墨迹流淌的海洋。我由衷的高兴,这不就是我要的课堂效果吗?

  (三)把握时机,读图定型阶

  读图定型阶是本节课程的第三阶段,也是学生如何用以前所学知识,从变化各异机理中寻求美感,进行定格的过程。主要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观察,从各个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把握吸吸附画面的墨色变化。线条的刚柔点线面构成等要素。寻求最美的瞬间将流动的艺术凝固于纸上,形成纸面艺术。这是这一课程的关键,选取图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下一步的裁剪构图和二次创作,显得格外重要。这一过程中,我提出:准,狠,稳,轻的要求。同时,要求学生尝试不同纸特性,在此过程中,他们积极的运用不同纸张进行尝试。并且在讨论中得到了正如我所料的结论:吸水性较好的纸,大多成功,而较薄,吸水性差的纸更易于失败。在技巧上,要求抓住机会,寻求自己感兴趣,喜欢的图案进行吸附。在在这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学生审美不同对美的把握有多么不同,有的学生不能很好把握需要的最美的瞬间,从而失去最好的机会;而也有的这太过于心急,往往败得一塌糊涂;当然也有小心谨慎一举成功的。这也给我了一个启示,面对事情要胆大而心细,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拖泥带水,学生不也是很好的例子吗?在教学中,对于心急的我则要求放慢,对于犹豫不定的则鼓励适时出击。另外,我要求学生积极和本组同学讨论法,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渠道获取视觉信息,并且摄入大脑进行重组。寻求最美瞬间。同时还让他们感受怎样的情景下才是最美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对美的感受力。

  (四)适度造型、裁剪、展示作业阶段

  “适度造型”是水黑吸附的最后一道程序。由于水墨吸附足偶然成形,有的形象并非在人们的预料之中。我们可以适当处理,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艺术加工,可是这抽象痕迹形化。其更具欣赏性、趣味性、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要思维敏捷,头脑冷静。因为对形象处理不好则会“画蛇添足”,破坏整个吸附画面的效果。首先,启发学生求墨迹造型的闪光点。要求学生抛开固有观念。充分发挥吸墨成型的独特性,以纸面形象为学向,引导学生进行夸张省略做出最佳的裁剪构图。其次,要充分考虑其画面风格,选择合适的方法行添加,使其浑然一体。比如对于有的画面要求学生用毛笔沾淡墨进行勾勒;有的则直接用较浓的墨滴成以增加随意性。最后,还要使学生明白后期制作要少而精,起到点睛作用,且不可过分强求,而使吸附失去趣味。通过对学生的讲授及点拨,他们大都能够积极实践,大胆创造。如有的学生谈出自己对吸附画面点线面变化分布的看法,则可以使其从构成角度进行考虑,剪裁注意对比与均衡的炎感有的同学对整个图案的气势较为在意,则可引导从水、云等自然现象进行想象。有的则以自由型为主,动物造型花卉形状方面给以审视通过这种引导大部分学生能够从自己的作品中找到较为理想的形象,从而使审美意识得到提高。使学生改变思维模式。从平常所见到的具象---抽象,转为抽象——具象。这种逆向思维对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意义深远。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为他们的作业取了富有诗意的名字,还有的学生为其制作了精美的画边。配以美妙的诗文。学生们创作激情高涨,妙趣横生、富有意味的吸附画面不断出现。随后,他们进行了作业讲评,学生们互相评议,欣赏自己创造的精美的画面,喜悦之情于言表。我在想,这节课不管学生学的什么,最起码他们这狂热的学习激情和这种勇于探索的求知欲望,已经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这节课,虽然依然有很多可点可圈之处,不是非常的成熟,但是却让我记忆深刻!

  课虽然结束,但学生们的兴趣未减,他们积极探索、不断实践,又提出了纸遮法、涂蜡法等技法。制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吸附图案设计作品。这些作品已经初步的体现出学生的审美情趣,有了一定的思想。我有时也在想,其实知识对于我们来说是不可能学完的,老师更是如此。就像吸附水墨这堂课,其意义并非使学生掌握吸附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一种思维习惯及学习方法,达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也正因为这样,在后面的课程设计中,我选了更多学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如植物、粮食颗粒粘贴画、纸艺等综合性设计课程。也有着不错的效果。当然,我也在享受着这种新的挑战并快乐着。正如古人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无止境,奋斗不已。我想,对于上课,也是如此。

  水墨绘本教学随笔【第四篇:说说小学水墨画的教学】

  对于小学生而言,自主意识尚未完全形成,对于这一新生画种也一知半解,适当地引导学生从一些优秀的传统作品中学习学好水墨画,学会欣赏、感悟是必要的。

  在欣赏齐白石的虾时,我给学生讲齐白石老爷爷为了画好虾就亲自养了一些虾经常进行观察,所以他画的虾特别生动。如:“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吴道子一日之间绘成嘉陵江300余里的壁画,而李思训几月足不出户”的故事,让学生感受中国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发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方法和笔墨的巧妙之处。

  前不久,我上了一节课题叫《水墨游戏》的美术课。课始我以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交流会用怎样的方法画鸡蛋,学生说出了许多方法,如:用铅笔画、用水彩笔、用蜡笔等。师小结过渡:这些方法都很好,但是老师今天不许你们用这些方法来画,老师要介绍一种新的画画方法给你们。很自然地过渡到要学习的内容《水墨游戏》。师:“你们知道那些关于水墨画的知识?说给老师听听。”(学生各抒己见。)师:“老师在这儿为大家准备了一张宣纸,请你们用墨汁在宣纸上画个鸡蛋给老师看看。逐步提出不同要求,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来画鸡蛋。”学生在画中激发了兴趣。师:“你们画得非常好,比达·芬奇小时候画得好多了,让老师也学到了很多水墨画知识。不过仅让你们画鸡蛋太简单了,我还想再考考你们。”师:“我觉得你们画的鸡蛋像一幅好看的画,你能说说看像什么吗?”(简单的鸡蛋能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在画好的鸡蛋上添上几笔,让它变成一个动物、人物或是其他东西。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学着用水和墨来表现事物)最后师小结:“画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同学们可以大胆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画,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够取得成功。”

  纵观整个教学,教师通过对水墨画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建立起大胆创造的信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把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充分表现出来。这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了成功。每个学生的点滴创造不单能受到大家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建立起健全的人格。

  水墨绘本教学随笔【第五篇:《水墨画动物》教学反思】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博大精深,文化深厚,让学生从小接触、学习中国画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情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但中国画教学历来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薄弱环节,它技法丰富,课时却很少。学生临摹一直成为中国画教学的主要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示范。因为相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接触中国水墨画已有几次经历,但还没有了解、掌握水墨画的特性。

  我在上第一节课时演示每一种题材的具体的绘画方法和步骤,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临摹,自己可以进行尝试性的变化和创作。效果不是很满意,我就想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另外一个班级的课堂教学中,我讲解最基本的技巧和绘画步骤,但是不给学生演示绘画方法和步骤,学生自己分析书上的作品,然后用自己的方法临摹、创作作品。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发现有些学生入门很快,很快就掌握了水墨画最基本的蘸墨、行笔技法,虽然造型不太准确,有些幼稚,但是能表现出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情趣,能表现出墨色的浓淡变化。而有些同学完全是靠着自己的直觉摸索练习,除了几个基础较好的同学,其余同学所创作的作品,并不能表现出中国画的笔墨浓淡变化,大部分的作品都是圈涂出来的,但是有些作品表现的很大胆。

  从两个班的教学比较来看,在新课改的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重要,但是在美术课堂中,还是不能忽视教师的演示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很直观的了解绘画技巧和绘画方法,但是应该注意的是不能把学生教“死”了,没有创造性。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的绘画技法后,鼓励学生大胆的创作,从中体会一下中国水墨画艺术的博大精深,了解水墨画的笔墨情趣。临摹在美术教学中不可少,但是很容易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教出来的学生都是一个模式,画出来的作品都与老师的相象,没有融入自己的东西,这应该是我们美术教师特别注意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