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

发布时间:2021-08-17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

  导语:《用心赢得心灵》是一本不错的书籍,对于我们这些处在尘世间的人来说,多读一些哲学难免会提高自己的心境。下面是随笔网小编为你整理的《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欢迎大家阅读和欣赏!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第一篇】: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

  这个寒假我读了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用心灵赢得心灵》,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讲演录。仔细想想读书的过程,真是无比快乐的,有时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有些章节我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太生动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使我仿佛身临其境,有时又使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教学情景。我真有些爱不释手了,尤其是李老师给孩子们写的那一封封感人肺腑的信,让我百读不厌。有时我还将其中的精语句和优美的篇章反复阅读并做了摘抄,我觉得阅读和摘抄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那优美的语言,那深邃的思想无不启发我怎样读书,怎样教书,怎样教育自己的学生。可以说,李老师将是我今后教育工作中的又一盏指路明灯。

  我知道要想成长为像李老师那样的好老师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像李老师说的要不停地实践,不停地读书,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平时我们心里也非常清楚“厚积薄发”的道理,但就是懒得去读书,为此还总是给自己找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工作忙没时间去读书;家里事情太多抽不出空来读书;自己年龄大了,眼睛因做过手术看书时间长了不舒服……其实说到底还是习惯的问题,没有坚持读书的好习惯,有很多时间都是在闲聊、闲逛中溜走了。难道我们比李老师还忙吗?李老师却能在火车上、飞机上、候车厅等细碎的时间里坚持阅读,而且把阅读当作是每天必不可少的事情,当成是极其快乐的一件事。我们很多人都有着满腔的工作热情,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最终都走不太远,为什么呢?就在于我们缺少阅读,缺少笔耕。所以,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像李老师那样坚持读书、勤于练笔吧,让读书、写作也成为我们的习惯。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第二篇】:读书随笔关于教育

  曾阅读了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思考“罗森塔尔效应”也普遍存在于教育中,给我一些启示: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就会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这些学生常常会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学生的不良恶习也会越来越多,最终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尽管有些例外,但大趋势却是如此。我突然意识到,以前找王洋同学谈心之所以作用不大,是因为对他没有抱有较高期望,没有看他的前途和未来,更是因为我把教育他仅仅当成我和他之间的个人行为,我把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因素排斥在我的教育之外,这个“教育因素”就是“班集体”。

  开学就是三年级的学生了,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应该成熟一些,我应该在转变王洋同学的教育方式上有所突破。于是我琢磨着根据王洋的特殊情况,拟定了一份王洋同学成长计划书。开学初,我先将计划书交给王洋家长及他本人看,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配合,督促、帮助孩子努力做到,同时让王洋同学感受到老师是多么关注、喜爱他,使他有前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这样就为我给王洋同学制定的计划书的实施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做起工作来也就会更加顺利。接着我就按计划开始一步步实施,具体做法如下:首先,要相信孩子,要相信任何一个看起来似乎无药可救的小孩子,他内心深处也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更有想指挥和驾驭别人的欲望。何况像王洋这样不受同学重视的孩子呢?担任班委工作,让他参与班里的工作,认识到自己不是局外人,主动承担、管理班里事务。根据王洋同学“多动症”特点,我交给他担任班里的体育委员,兼课间操、放学排队回家整队、领队的任务。一经宣布,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同学们议论纷纷语气明显持有怀疑的态度,认为王洋肯定干不好,于是我例举了几条王洋适合干这些工作的理由,并让王洋同学当场表态。走马上任后,王洋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第一次当这么大的“官”,热情度高涨,天天快乐地带队,天天操心班里打水,做操也比以前认真多了,上课精神也集中了许多,偶尔还能回答对问题,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在班上说起话来也比以前底气足了,动手打人的事也少了,看起来很阳光。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第三篇】:关于管理班级的随笔

  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好的班风也应该是成为感染这个集体中某些后进生的一种很重要的教育资源。我要让大家多关注王洋同学的进步,为他的点滴进步加油鼓劲,而不是关注他的缺点,产生歧视、憎恨他的情绪。因此,结合教学中第二单元的写人作文,我组织了一次教育活动。我给同学们出了一篇日记,叫“王洋同学进步大”。我让全班同学很自然关注王洋同学,让每一个同学意识到,王洋的进步也需要所有同学的帮助和鼓励。我是想让王洋同学可以直接感受到同学对他的一种关怀、一种启迪。我叫他把几篇日记带回家读给家长听,是想让家长分享孩子的进步,也感染一下家长,今后,更加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督促、指导孩子的学习及行为。这么一个过程,就是利用集体的舆论影响、促进后进生的转化。虽然几篇日记不能转化后进生,但是在我的教育实践中,作用的确非常明显,至少能保持一段时间,孩子嘛,不可能要求他一次就把所有的缺点改正。

  曾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说过:“一个教师要想成为名师,一定要和后进生打交道,后进生能够促使你对教育有着更深入的研究,更深刻的思考。”过去也许我更多的是爱优等生,现在我懂得了对学生的爱更应该体现在对后进生的爱上,要不知不觉地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灵赢得心灵。教育之路还很长,也许会布满荆棘,但我坚信,只要我尊重学生的心灵,能以一颗爱心坚持下去,就会看到精彩的篇章。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第四篇】:爱与教育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对“后进学生”来说,这种“爱”应该是真诚的。换句话说,教育者对“后进学生”的爱,绝不应是为了追求某种教育效果而故作姿态的“平易近人”,而应是教育者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的自然流露。当我们自然而然地把“后进学生”看作朋友时,这些顽皮的“后进学生”也会不知不觉地把我们视为“哥们儿”。当学生与教师产生了朋友般的依恋之情后,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便是教师实施教育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多次谆谆告诫教育者: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而且长期与顽童们打交道的经历告诉我,即使是某些教育者心目中“一无是处”“不可救药”的学生,其心灵深处或多或少也有着美好道德的萌芽。因此,对“后进学生”的成功转化,与其说是教师向他们“灌输”,不如说是引导他们发现自己身上的善良之处、高尚之处,帮助他们树立“我是有缺点的一个好人”的道德自信。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的本质。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成功的港湾。

  用心赢得心灵读书随笔【第五篇】:关于教育的随笔

  李老师的这本书对我来说真是一场及时雨,他不仅在业务上教会了我一些班级管理的经验,还用他成长的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长,都可以享受幸福,只要用研究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每一天都会很充实,很幸福,也永远不会感到疲倦。

  从李老师的书里,我也学到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李老师从初中教到高中,对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教育都给我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对她女儿的培养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他从不在孩子面前说别的孩子有多优秀,而我心里也明白,但在实际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时自觉不自觉的就会犯这方面的错误。有时候孩子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和人家一比,一点成功感都没有了。有时我在与儿子沟通时,也会因急躁而对他缺乏耐心,不能像李老师那样真正站在平等的立场上、不能站在孩子的心理上考虑孩子的感受,所以总是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牢牢记住,任何时候都要让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我有时就在反思自己:为什么自己的学生都能教好,而自己的孩子就教育不好了呢?仔细想想,我有时候不由自主地犯了一些教育的大忌:越是想自己的孩子什么都优秀,对孩子的压力就越大,孩子反而就不优秀了。在教育自己学生的时候心态比较平和,所以也就更有耐心,所以学生心情也好,学习起来也就比较有劲儿,纯属是快乐学习,当然就好了。到了自己孩子那里却恰恰相反。

  看了这本书,我更加感到做一名教师很光荣,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的信念,同时也让我对能做一个好家长充满了信心。孩子离不开家长的呵护,更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信任和鼓励。让我们都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吧“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欢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