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读书随笔5篇

发布时间:2021-08-18
战争与和平读书随笔5篇

读书笔记是指读书时为了把自己的读书心得记录下来或为了把文中的精彩部分整理出来而做的笔记。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随笔1

这两周的时间里,我读完了一本名著,叫《战争与和平》。收获颇多,这里分享下。

《战争与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作品呢?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它不是传奇,不是长诗,尤其不是历史记事。《战争与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达和能够在其中表达他所要表达内容的那种形式。”他说的是实话。孟子也曾有过类似的言语:“吾辞达而已矣。”辞能达意,就这么简单。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只是表现思想的一种形式,作为形式,它远不如内在的灵魂重要。后人读《战争与和平》,往往呼为史诗,那样其实正好违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读懂《战争与和平》的人,最终会发现,这是一部思想的结晶,却非文学。而小说的作者托尔斯泰,则纯然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了

有人说,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的契机是为了探寻俄国社会的出路,我却始终觉得这种观点过于片面。我认为,一部真正伟大的小说,应该是包罗万象的,而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小小的目的。从《战争与和平》里面,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包括哲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甚至宗教学等等,这一切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说它主观,是因为他来源于托尔斯泰的思考与总结,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说它客观,则是因为他并不强加于人,而是对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人在“托化”的同时又逐渐凸显出自己的个性来。

另一方面,我又认为,以托尔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远,他未必会把人类的所谓政治放在眼里。从根本上讲,托尔斯泰所关心的,应该是更广阔的精神与永恒。《战争与和平》里面,托尔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尔、安德烈的大脑来探讨这个问题,探讨的最终结果,他没有告诉我们,这也正是其客观之处。他似乎希望我们去独立思考,并找出答案来。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见解,所以,凡是读过《战争与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构造了一部属于自己的《战争与和平》。

随笔2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这首《垓下歌》成为了项羽的千古绝唱。

公元前202年岁末,汉王刘邦和韩信、英布、彭越等会师追击项羽。韩信布置十面埋伏,把项羽围困在垓下。项羽等人马经过激战,死伤无数,所剩无几,粮食也快用完,他想带领最后一支人马冲杀出去,但汉军和诸侯的人马把楚军包围的严严实实、重重叠叠。

项羽料想无法脱身,但是他自统一四方的一方霸主,有着不服输的倔强和决心,转过身对跟随他的士兵们说:“弟兄们,我自起兵到现在已经八年,经历七十多次激战,从来没有一次是我项羽的输仗,今天受围困于垓下,这是老天要将我灭亡,我从不相信我失败,所以并不是我打不过这些人啊!”项羽的死到临头的霸气,决不是任何人都能与之媲美的,也没有人与他的决心相抵。这些性格特点深深的吸引着我,对于项羽的正反面性格,一方面他功成名就,一方霸主,自信而骄傲;一方面由于他骄傲而展现着他不知觉的无知。我深深为这样一代枭雄而惋惜,这个人物让我既羡慕又矛盾,既喜欢又哀痛。

面对生死之际,江东父老的一番劝说,项羽说,“我在会稽郡起兵后,带了八千子弟渡江。到今天他们没有一个人能回去,只有我一个人回到江东,即使江东父老同情我,立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再见他们呢?”我从中又可以体会到项羽的决绝,决不以败为贵,一生只信仰胜,他没有刘邦的诡计多端,也许他太残暴,也没有人能与之相较,但他的胜利却是古代一大功勋,哎,这一代人物,留给我们后人无限的回味、思索。

李清照曾说过,“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等英豪该在下世轮回何处?青山处处有忠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光辉璀璨,留给我们后人有着无限的书斋益智乐趣。

随笔3

今天,我们班的老师要给我们讲一篇文章,名字叫做《出色的老师》。我读了一遍,觉得里面有很深的道理。

黑人同学因为道德,把表还给了我;也应为道德,举报了我。

有的同学为了求近路,不惜践踏绿油油的草坪;在校园的地板上还时常见到垃圾;班级里的墙上、桌上,密密麻麻地刻满、画满了各种各样的涂鸦;有些同学课件时追追打打,弄坏了垃圾桶、桌子、椅子、门……但是不管这些事情是否是有意的,这些行为都给别的同学的学习与生活造成了不便之处与麻烦,也给学校增加了不必要的维修费用。更别说是在更广大的社会上了。每每看到这些无公德的事,我便会情不自禁地嘟哝一句:真缺德!是啊,他们就是缺少了人们最最重要的公德心!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社会公德是多么重要啊!还有一个学校的校风是否端正的问题;而从大处讲,是体现了一个民族乃至国家的品德素质的高低。是的,让我们从自己本身做起,弘扬社会公德!

读完了这篇文章,我知道了,只要人人都遵守公德,世界上,就没人在不讲公德的啦也就没有小偷,强盗……世界将永远是和平、美好的!

随笔4

内容介绍

一八一二年,俄、法两国再度交战,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在战役中身受重伤,而俄军节节败退,眼见莫斯科将陷于敌人之手了。罗斯托夫将原本用来搬运家产的马车,改去运送伤兵,娜达莎方能于伤兵中发现将要死去的安德烈·保尔康斯基。她向他谢罪并热诚看护他,但一切都是徒劳了,安德烈·保尔康斯基仍然逃不过死亡之神而去世了。彼尔化装成农夫,想伺机刺杀拿破仑,但却被法军逮捕而成为俘虏。其爱妻伦于战火中,仍继续其放荡行为,最后因误服堕胎药而死亡。几番奋战后,俄国终于赢得胜利,彼尔于莫斯科巧遇娜达莎,便结为夫妇,而安德烈·保尔康斯基的妹妹玛莉亚也与娜达莎之兄尼克拉结婚。

作者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николаевичтолстой)(1828~1910)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等其他作品。他也创作了大量童话。他以自己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他还以自己有力的笔触和卓越的艺术技巧辛勤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因此被列宁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随笔5

战争,对于这个词,大家都有所了解,因为它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还使许多人无家可归。它,时常被那些无情的侵略者所利用。

如果没有战争,没有想占领别国土地、掠夺别人财富的那种欲望,也许,那么多人宝贵的生命,也就不会被如此无情地剥夺了!

如果今后再也没有战争,世界一切和睦、安宁的话,那么,那些已经死了的人也许会死得安心了。

为什么?为什么人类就为了一块小小的土地而忍心杀死那么多人?苏联卫国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解放战争……许许多多战争都因为侵略和反侵略而产生!母亲没有了儿子,妻子没有了丈夫,孩子没有了父亲!

战争,让你挥笔写下这两个字,你会说“容易”!但如果让你写下被战争夺去生命的人的名字,你会怎样?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令人恐惧的环境包围中——找来一张世界地图,可以发现在不远的地方——以色列、巴勒斯坦、阿富汗、伊拉克……还会时不时地传来枪炮声、爆炸声,还有那紧接着传来的人们的受伤呻吟声、和失去亲人的哭泣声!

我不要子弹对我们的威胁,我不要听到各种武器的乒、乓声、炸药的爆炸声,更不要听到那一阵阵的呻吟声、哭泣声……

我要代表全世界的儿童呼吁:我们要和平!和平!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