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1-09-22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

  狡猾是一种邪恶的聪明。但狡猾与机智虽然有所貌似,却又很不相同。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大家的《论狡猾》的读后感吧。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第一篇】:论狡猾读后感

  1、 要知道人情练达是一回事,而对世事的洞察则又是另外一回事,精于察言观色的人大有人在,可是这些人在做大事上却并不怎么能干,也就是说只知道揣度他人的心理,而不去努力阅读古今的书籍是这种人的一大弊病。

  2、世界上有许多聪明的人心里可以藏得住事,但是他们的脸上却藏不住。

  3、另一个要点就是,当你有事情需要迅速办理时,你就可以先谈某个其他的事情来引开与你交涉的人的注意力,这样他就不会过于清醒、也就不会极力反对了。我所熟悉的一位王室顾问,每当他找到英格兰的伊丽莎白女王要她在账单上签字时,总是先和她谈论一番国家大事,这样一来,女王就不会再那么在乎那些账单了。

  4、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对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提出你的一项建议,让他还来不及思考就仓促地作出答复。

  5、如果你能够让人觉得是他的追问得到的答案,而并不是你乐意告诉他的,那么这件事情往往会使他更加相信。

  6、对于那些不想把自己牵扯进去的事,狡猾的手段就是借用别人的名义,譬如说“人家说……”或者“外面有人说……”

  7、我还认识一个人,他说话时,总是跳过心中最想说的话,先一口气说下去,然后再回过头来说,好像是在说一件差点被忘记的事情一样。其实那些看似不重要的事情才是他们费尽心思最想说的。

  8、 狡猾还有一种表现方式,就是有的人自己去散布一些话,供别人去学舌和传播,然后再从中渔利。这种狡猾,在英国被称为“一个锅里翻饼”,也就是把本来是自己对别人说的话,反而说成是别人对自己说的。说实话,像这类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谁是始作俑者的确很难说清楚。

  9、总而言之,狡猾的处世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让老实人受骗上当。

  狡猾只是小聪明而并非是真正的明智。他们虽然能够登堂却不能够入室,虽然能够取巧却不是大智慧。靠这些小聪明在这个世界上成就大的业绩,最终还是行不通的。因为正像所罗门所说的:“愚蠢的人喜欢耍小聪明,而聪明的人则喜欢深思熟虑。 ”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第二篇】:论狡猾

  狡猾并不是什么智慧,只是一种“机巧”,或者说是一种“小聪明”,一种邪恶的“机智”。

  有一则寓言故事说到狐狸的狡猾:一位农妇在院子里打扫她的鸡舍,她看到不远处有只狐狸,农妇吆喝了几声想把那只狐狸赶走,远处的狐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好像根本就没有注意农妇鸡舍里的那些鸡,独自悠闲的往远处走去。农妇心想可能是自己多心了,那狐狸根本就没有对鸡感兴趣。于是,她回到屋里准备晚饭,那知她刚一进屋,外面一阵鸡的惊叫,农妇急忙奔出屋,但见那只狐狸嘴里已经衔了一只鸡,飞快地跑向树林。农妇气急败坏地骂道:“这个狡猾的东西!”

  这个寓言只是形象的给我们描述了狡猾的行为。在我们人类社会生活里,类似的狡猾行为又岂止是这些呢?英国文豪培根在他的《论人生》里,给我们描述了一些狡猾的例子。比如一种诱人上当的狡猾。一位官员想与另一名官员竞争部长的位子。于是他就对这位官员说,当部长是一件很没有意思的事情。那位官员也天真地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那话的官员便抓住这句话禀报给了女王,女王大为不悦,果然就不再任用这名官员了。

  类似于这种诱人上当的伎俩,在我们的周围也十分常见,如高考填报志愿时,有人想上某个学校,为了减少竞争便会在分数接近的同学中散布说,这个学校收分好高啊,报这个学校的人好多啊等等消息,以让别人望而生畏。还有的学生为了掩盖自己英语学习成绩的不足,也会散布什么学英语不如学一门小语种,等等,以诱使别人放弃努力,好与自己的成绩一样。

  被人们称为“翻弄是非“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里也可以见到。把自己想要讲的话,说成是别人对我讲的。这样做的人还会补充一句,“你不要对别人说是我告诉你的啊”“我可是为你好啊,”等等。反正两人之间没有第三者,人们也无法去查证,鬼才知道事情是怎么样子的。

  还有一种“偷天换日”的例子,在人们争论问题时最不为人们注意。有一种人在谈论话题时,感到自己可能错了,为了掩盖自己的错误就会狡猾的偷换概念来引诱对方犯错误,或者把一个错误的概念强加到对方头上,等等。与这样的人谈话就应该小心,最好要对方把问题明确下来,以避免上这种人的当。如果他要耍那些 “小聪明”,你不妨当面指出他的伎俩,揭穿他的花招。

  总之,狡猾在我们的生活里表现得形形色色,但是归根结底,狡猾并不是什么真正的聪明,只是一些捣鬼取巧的小伎俩。虽然人们对此以为“捣鬼有术,但毕竟有限”,“虽可施于一时,却终难欺骗久远。”但我认为事实并非那么简单。

  其实狡猾的人很像只会做小买卖的商贩,如果你经常与这些商贩打交道,就知道这些小商贩他们的眼神总是瞟来瞟去,恍惚不定,因为他们要察言观色来揣摩人的心理。当你与一个不太熟悉的人谈话时,你可以关注对方的眼神,如果他的眼神总是眨巴乱瞟,或者做出一副老实像,但又在你不经意间窥视你,那十有八九这个人是不诚实的,并且有可能是个狡猾奸诈的人。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第三篇】:论狡猾读后感

  狡猾是一种邪恶的机智。但狡猾与机智虽然有所貌似,却又很不相同。不仅是在诚实方面,而且是在才智方面。例如有人赢牌靠的是狡猾地配牌,其实牌技并不高。还有人很善于结党钻营,可是真做起事来却身无一技。

  要知道,人情练达与理解人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许多很世故很会揣摩人的脾气性格的人,却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所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研究。他们尽可以摸透几种人,但一遇到新类型的人,老一套就会吃不开。所以古人鉴别人材的那种方法“让他们到主人面前去试试身手”,对他们是不合适的。

  其实狡猾的人正象那种只会做小买卖商贩,我们不妨在这里抖一下他们的家底。

  有一种狡猾人是专门在谈话时察颜观色的人。因为世上许多诚实的人,都有一颗深情的心和无掩饰的脸。但这种人一面窥伺你,一面却假装恭顺地瞧着地面,许多“耶稣会员”就是这样干的。

  有一种狡术是,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例如有一名官员,当他想促使女王批准某项文件时,每一次都先谈一些其他的事务,以转移女王的注意力,结果女王往往忽视了去留意正要她签字的那个文件。

  还有一种方法是以对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势下,突然提出你的一项建议,让他来不及思考就作出仓猝的答复。

  当一个人试图阻挠一件可能被别人提出的好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来,但提出来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使它得不到通过。

  装作正想说出一句话却突然中止,仿佛制止自己去说似的。这正是刺激别人加倍地想知道你要说的东西的妙法。

  如果你能使人感到一件事是他从你这里追问出来,而并非你乐意告诉他的,这件事往往更能使他相信。

  如果你不想对一种说法负责任的话,你就不妨借用别人的名义,例如说:“听人家说……”或“据别人说……等等。

  我知道一位先生,他总是把最想托别人办的事情写在信的附言里,好象这是偶然一提的小事似的。

  我还知道一位先生,他总是把最想说的事情放在最后说,好象只是忽然又想起一件已经忘了的事情似的。

  还有的先生,他故意到会碰见一个人的地方,而当那人出现时,他却故作惊惶地又假装想躲藏,仿佛正在作一件怕给那人知道的事情。这一切的目的恰恰是引起那人的疑心和发问,这样就可以把他难于直接吐口的东西告诉那人了。

  还有一种诱人上当的狡猾。我知道有一位先生暗地里想与另一位先生竞争部长的位置。于是他对那先生说:“在当今这王权衰落的时代当部长是件没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为部长的先生天真地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的那位先生便抓住这句话禀报女王,女王大为不悦,果然就不任用他了。

  还有一种俗称作“翻烧饼”的狡猾,就是把你对别人讲的话,翻赖成是别人对你讲的。反正两人之间没有第三个对证,鬼才知道这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还有一种影射的狡术,比如当着某某面故意对别人说“我才不干那种事呢”,言外之意只有那人才会干……

  有的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事。当他要向你暗示一种东西时,便讲给你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有助于借人之口去传播你的话。

  有人故意在谈话中自问自答,这也可以作为一种狡术。

  猛然提出一个突然的、大胆的、出其不意的问题,常能使被问者大吃一惊,从而坦露其心中的机密。这就好象一个已经改名换姓的人,在没想到的情况下突然被人呼叫真名,必然会出于本能地有所反应一样。

  总而言之,这种狡猾的处世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许多老实人不明其术而上当受骗。

  但是归根结蒂,狡猾并非人的真正聪明,而只是一些捣鬼取巧的小技术。虽可施之于一时,却终难欺骗于久远。以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所以所罗门说得好:“聪明人修检于自身,愚蠢者才欺惑于大众”。

  耶稣会是中世纪的一个教派。其中有些僧侣是专为教皇服务,监视人们思想的密探。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第四篇】:论狡猾

  我认为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确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有些人会配牌,可是打得并不好;类此,有的人在营求结党上很能干,而在别的方面则是无能之辈。又,懂得人底性格习惯是一事而明白事理又是一事;因为有许多揣摩别人底脾气揣摩得十分周到的人在真正办事上却并不怎么能干;一个对于人底研究比对于书底研究为多的人底性质,就是如此。这样的人较适于阴谋而不适于议论;而且他们惟有在他们熟悉的方面是好的;让他们转而对付新的人物,他们就不怎么有把握了,因此向来那条辨别智愚的准则——“把他们两个都赤裸裸地派到生人前去,你就可以看得出了”——对于他们是不很适用的。再者,因为这些狡猾的人好象小贩一样,所以我们不妨把他们底商品列举出来。


  狡猾之术,其一是在与人谈话的时候要用你底眼睛伺察那个人;就如同耶稣会员底训练中所教的一样:因为世上有许多聪明人他们是有隐秘的心而显露的脸的。然而这种伺察做起来有时需要恭顺地自敛其目,耶稣会中人底作法也是如此。


  还有一术是,当你有紧急的请求,需要当时办理的时候,你要用别的言语娱乐你与之交涉的那人,使他不至于过于清醒,对于你底所求加以反对。我知道有一位职掌议事和秘书的官员,他来请求伊利萨白女王批准任何文件的时候,没一次不先引诱女王,使她谈论国事的。他底用意是这样一来,她就不很关心那些文件了。


  同样的出人不意的举动就是当某人迫不及待,不能停下来仔细考虑所提的事件的时候,向他提议某事。


  一个人假如要阻挠一种他恐怕别人将要漂亮有效地提出的事件的话,顶好他装出很赞同这件事的样子而自己把它提出,但是他提出的方式却是要与目的相反,正足以防止这事底通过。


  正欲有言而突然中止,一如忽然制止自己似的,这足以使那与你交谈的人兴趣增加,更想知道你所说的事情。


  当人家以为某种话是从你那里问出来的,而不是你自己乐意告诉的时候,这种话是比较有效的。因此,你可以为他人底问题设下钓饵,其方法就是装出一副与常日不同的脸色,为的好使别人有机会问你这改变底原因安在;就如同尼希米之所为:“我素来在王面前没有愁容”。


  在难言与不快的事件上,最好是让那言语没有什么大价值的人先开口,然后再让那说话有力量的人装作偶然进来的样子,如此可使君上关于别人所说的事件向他发问:例如那西撒司要向克劳底亚斯报告梅沙利娜和西利亚斯底结婚事件时就是如此做的。


  在有些事件上若果有一个人不愿意把自己搅在里边的话,一种狡猾的办法就是借用世人底名义;譬如说“人家都说……”或“外面有一种传说……”是也。我知道有一个人在他写信的时候,他总要把最要紧的事情写在附言里头,好象那是一件附带的事一样。


  我还认得一个人,在他说话的时候,总要略过他心中最想说的话而先说开去,再说转来,说到他想说的事情就好象是一件他差不多忘了的事一样。


  有些人想对某人施行某种计谋,他们就在这人会出来的时候,故意装出惊惶,好象那人是不意而来的样子;并且故意手里拿一封信或者作某种他们不常作的事;为的是那人好问他们,然后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了。


  狡猾又有一术,就是自己说出某种话来,这种话是要别的一个人学会而应用的,然后再借此为由,陷害其人。我知道有两个人在女王伊利萨白之世争取部长底位置,然而他们依然交好;并且常常互相商量这事;其中的一个就说,在王权衰落的时代作一个部长是一件不很容易的事,所以他并不怎么想这个位置。那另外的一个立刻就学会了这些话,并且同他底许多朋友谈论,说他在王权衰落的今日没有想做部长底理由。那头一个人抓住了这句话,设法使女王听见;女王一听“王权衰落”之语,大为不悦,从那次以后她再也不肯听那另一个人底请求了。


  有一种狡猾,我们在英国叫做“锅里翻猫”的,那就是,甲对乙所说的话,甲却赖成是乙对他说的。老实说,象这样的事若在两人之间发生,而我们要发现是原先提出来的,是不容易的。


  有些人有一种法子,就是以否认的口吻自解,从而影射他人;如同说“我是不干这个的”。例如梯盖利纳斯对布?斯之所为一样,他说:“他并无二心,而惟以皇帝底安全为念”。


  有的人常备有许多故事,所以无论他们要暗示什么事,他们都能把它用一个故事包裹起来;这种办法既可以保护自己,又可以使别人乐于传播你底话。


  把自己要得到的答复先用自己底话语说出一个大概来,是狡猾底上策之一;因为这样就可使交谈的人少为难些。


  有些人在想说某种话的以前,其等待之久,迂回之远,所谈的别事之多,是可异的。这是一种很需要耐心的办法,然而用处也不小。


  一个突然的,大胆的,出其不意的问题的确常常能够使人猛吃一惊,并且使他坦露他心中的事。这就好象有人改了名姓在圣保罗教堂走来走去,而另外的一个人突然来到他底背后用他底真名姓呼唤他,那时他马上就要回头去看,一样。


  狡猾底这些零星货物与小术是无穷的,而把它们列举出来也是一件好事,盖一国之中再没有比狡猾冒充明智之为害更烈者也。


  但是,世间确有些人,他们懂得事务底起因与终结,而不能够深入其中心,就好象一所房子有很方便的楼梯和门户,而没有一间好屋子一样。所以你可以看见他们在事件底决议中找出许多可以取巧规避的漏洞来而完全不能审察或辩论事务。然而他们通常却利用他们底短处,要令人相信他们是能够发号施令,善于替人作决断而不善于与人讨论的人。有些人作事底基本是在欺骗他人和(如我们现在所谓)在他人身上玩花样,而不在乎他们自己处理事务之坚实可靠的。然而所罗门有言,“智者自慎其步骤:愚者转向欺骗他人”。

  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第五篇】:论狡猾

  狡猾是一种邪恶的聪明。但狡猾与机智虽然有所貌似,却又很不相同——不仅是在品格方面,而且是在作用方面。例如有人赢牌靠的是在配牌时捣鬼,但牌技终归不高。还有人虽然很善于呼朋引类结党钻营,可是真做起事来却身无一技。

  要知道,人情练达与理解人性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有许多很世故很会揣摩人的脾气性格的人却并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这种人所擅长的是阴谋而不是研究。他们尽可以摸透几种人,但一遇到新类型的人,老一套就会吃不开,所以古人鉴别人才的那种方法——“让他们到生人面前去试试手”,对他们是不合适的。

  其实狡猾的人正像那种只会做小买卖的杂货贩,我们不妨在这里抖一下他们的家底。有一种狡猾的人是专门在谈话时察颜观色的人。因为世上许多诚实的人,都是一颗深情的心和无掩饰的脸。但这种人一面窥视你,一面却假装恭顺地瞧着地面,许多“耶稣会员”就是这样干的。

  有一种狡猾术是,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例如有一名官员,当他想促使女王签署某笔账单时,每一次都先谈一些其他的事条,以转移女王的注意力,结果女王往往不留意正要她签字的那个账单,而爽快地签字了。

  还有一种方法是在对方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势下,突然提出你的一项建议,让他来不及思考就作出仓促的答复。

  当一个人试图阻挠一件可能被别人提出的好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来,提出来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使之得不到通过。

  装作正想说出一句话却突然中止,仿佛制止自己去说似的。这正是刺激别人加倍地想知道你要说的东西的妙法。

  如果你能使人感到一件事是他从你这里追问出来,而并非你乐意告诉他的,这件事往往更能使他相信。例如,你可以先作出满面愁容,引人询问原因何在。波斯国的大臣尼亚米斯就曾对他的君主采取这种作法。有一次他耸人听闻地对他的国王说:“我过去在陛下面前从没有过愁容。可是现在……”对令人不愉快或难以启齿的事,可以先找一个中间人把话风放出去,然后由你从旁证实。当罗马大臣纳西斯向皇帝转告他的皇后与诗人西里斯通奸这件事时,就是这么办的。

  如果你不想对一种说法负责任的话,你就不妨借用别人的名义,例如说“听人家说……”或“据别人说……”等等。

  我知道一位先生,他总是把最想托别人办的事情写在信的附言里,使用“顺便提及”这一种格式,好像这只是偶然想起的小事似的。

  我还知道一位于先生,他在演说时总是把正想给人看的信件,故作惊惶地假装藏起来,仿佛正在做一件怕给那人知道的事。这一切的目的恰恰是引起那人的疑心和发问,这样就可以把他正想使对方知道的东西告诉那人了。

  还有一种诱人上当的狡猾。我知道有一位先生暗地里想与另一位先生竞争部长的位置。于是他对那先生说:“在当今这个王权衰落的时代当部长是件没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为部长的先生天真地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的那位先生便抓住这句话禀报女王,女王大为不悦,果然就不任用他了。

  还有一种俗称作“翻烧饼”的狡猾,就是把你对别人讲的话,翻赖成是别人对你所讲的。反正是两人之间没有第三个对证,老天才知道真相究竟是怎样的。

  还有一种影射的狡猾术,比如对着某人面故意暗示对别人说“我不会干某种事的”,言外之意那个人却要这样干。罗马人提林纳在皇帝面前影射巴罗斯将军,就采用这个办法。

  有的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事。当他要向你暗示一种东西时,便讲给你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可以借人之口去传播你的话。

  有人故意在谈话中设问,然后暗示对方做出他所期待的回答。这种狡猾术使人会把一个被他人授意的想法,还认为是自己想出来的。

  猛然提出一个突然的、大胆的、出其不意的问题,常能使被问者大吃一惊,从而坦露其心中的机密。这就好像一个改名换姓的人,在没想到的情况下突然被人呼叫真名,必然会出于本能地有所反应一样。

  总而言之,狡猾的处世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老实人不明其术而上当。

  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他们虽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因为正如所罗门说:“愚者玩小聪明,智者深思熟虑。”

  以上就是随笔网为大家整理的《培根随笔的论狡猾读后感》,感谢大家的浏览。如果您有好的建议,欢迎您在下方进行评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