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700字5篇

发布时间:2021-10-27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700字5篇

读书是要有点意境的。一个清闲的早上,选一处幽静的所在,如杭州的运河公园,悠长悠长的公园游人寥寥,你可以独占湖边的石椅,隔着树丛传来的车水马龙之声早滤去了喧嚣。这时宜捧一卷散文。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1

在成长过程中,有诸多乐趣一直伴随着我的读书生活。在读书的时候,我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在书中畅饮生活。

我没有兄弟姐妹,书对我来说就是最亲爱的伙伴。每当孤独的时候,都是书陪我度过的。书能让我懂得很多道理:

读《会走路的小房子》让我懂得了做什么事都不能骄傲的道理。

读《牢记梦想》让我明白了要有长远的打算。

读《窗边的小豆豆》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善良。

读书的乐趣是无穷无尽的,让我感受最深刻的是那一天……

大年初六,爸爸带我们到叔叔家吃年饭。一进门,叔叔便热情地招待我们,我们嗑着瓜子,聊着天。不一会儿,阿姨便高声招呼:“吃饭啦!”我迫不及待地跑到桌旁,哇!一桌的好东西,看得我垂涎三尺,还有我爱吃的寿司。阿姨笑着问:“寿司好吃吗?”我直点头。妈妈说:“你们太客气了。还买寿司来吃哪!”阿姨得意地说:“不是买的,是做的。”妈妈睁大眼睛疑惑地问:“好厉害呀,怎么做呢?”我抢着回答:“先把紫菜放在竹帘上,在紫菜上铺上熟米,接着放上黄瓜、肉松、火腿肠,再在上面撒上芝麻,然后从下往上卷,最后把卷好的寿司切成一厘米小块就行了。”叔叔惊讶地问:“你怎么知道的?”我自豪地回答:“书上看到的。”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叔叔摸着我的头说:“有出息,这么爱看书。”阿姨也笑道:“好啊,是妹妹的好榜样。”听了叔叔阿姨的夸奖,我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偷笑了起来,心里乐开了花,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一边美滋滋地想:被别人表扬感觉真好啊!这是用金钱买不到的自豪感,以前读过的书,真是没有白读。看来,我以后更要好好地读书,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啊。

品尝着美味的寿司,看着满桌人对我流露的惊讶赞许表情,更深切地体味到读书给我带来的欢乐。对“树不修,不能直;人不学,没知识”的道理有了更深的理解。

我酷爱读书,它在我烦恼的时候,给我带来快乐;在我悲伤的时候,给我带来快乐;在我孤独的时候,给我带来快乐。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2

一提起书,那我可有话说了,因为我从小就生活在书的海洋里。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会厌倦书,一读书,就会变得头昏眼花,书中那凌乱难辨的人物关系,复杂繁琐的故事情节,都是人厌烦。而我却恰恰相反,在一个幽深人静的小树林,沏上一杯浓浓的绿茶,品着茶香,感悟书蕴,那是一种多么美的境界啊。

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从一二岁就听妈妈给我讲的《格林童话》。我那时就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妈妈给我讲故事的时候,我都很乖的细细品味这个故事的曲折故事。每当妈妈停下的时候,我都不开心,便缠着妈妈给我讲。再大一点,妈妈就陪我看一些带小插图的小故事。

长大一点后,多少认识点字之后,我就开始囫囵吞枣得看着拼音读一些《寓言故事》、《唐诗300首》之类的东西。也就是这样,我的小世界也开始光芒四射起来。

等到高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迷恋上了那些着名作家写的世界名着,并且,也能从中读懂些什么东西:比如像《童年》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命运的折磨。然而,却能在痛苦的条件下创造出火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将一个革命战士战胜病魔、永不掉队的英勇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当我读到他们艰难曲折的时候,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融入故事的情节中去,陪主人公一起感受喜怒哀乐,一起同舟患难。那个时候就是我感觉最最开心的时候了。当我读懂一本书是什么意思的时候,我就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每一次,当沉重的作业压在我的肩膀上的时候,我都选择看上一段时间书,然后再去写作业,因为读书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多读书,才能更好的进步。因为读书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因为读书可以给予我们人生的启迪。

我提倡大家多多读书,就像冰心奶奶说的:“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如果你爱上读书,那么,你身上将散发着一种独特的清香,那就是书的香气。但愿你们能够用把这种香气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做读书之人,享读书之趣。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3

从幼年起,书就变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当我感到疲倦的时候,我都会拿起一本书来细细品味,并从中感到由衷的快乐。打开童年的五味瓶,时间开始倒流,我似乎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五彩 缤纷的童年时代。

我的父母都喜欢看书,家里的书橱里放满了书,在桌子上和沙发上也经常放着几本书。我对书的记忆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刚开始的时候,看到爸爸拿着一本书要看很长时间,我就认为书上一定有很好玩 的东西,就把爸爸的书拿过来,翻过来,再翻过去,来来回回地检查好几遍,也没发现有什么好东西在里面。我就问爸爸:“爸爸,书里又没有什么好玩的东西,你为什么要看那么长时间呢?”爸爸看 着我,和蔼的笑道:“孩子,书里有很多很多的东西,你没看到,是因为你还没有找到看到它们的方法。”

爸爸从书橱拿出一本书说:“过来,爸爸给你讲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随着爸爸读书地声音,一个奇妙,美丽的世界展现在我面前。我被里面的人物感动着,为他们的幸福而 欢笑,也为他们的痛苦而伤心。我深深地爱上了读书。

那时我还不认识字,就天天缠着爸爸、妈妈给我讲书上的故事。后来,我上学啦!我认识的字越来越多,我也就象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地读起书来。一有空,我就拿起一本书来看。当习题做累了时,我 会拿一本书来看,马上就不累了,整个人都轻松了。读书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一部分。

到今天为止,我读过的书已经放满了整整一个书橱,已经有放不开的趋势。书,让我的生活充满了快乐,每天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在书籍里欢笑、感动,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

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沉浸在书的海洋中,吸收书籍里的知识,体验读书的快乐,让书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让书成为我们生命中陪伴我们的伙伴!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4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绿化精神荒园的绿草,是陶冶人格情操的花香。

读书使人明智,使人明理,更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升华。纵观古之圣贤,近之伟人学者,都已在读书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光辉典范,自孔子汗牛充栋、韦编三绝的故事,到马克思与大英图书馆的不解情缘,再到毛泽东与图书馆的峥嵘岁月。这无不是在用钢铁般的事实说明,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就相当于我们长了一双飞向成功圣地的翅膀,受益无穷。

近期,学校为我们办了借书证,还为我们各班设置了“漂流书屋”其目的在于培养大家读书的好习惯。对此愿大家都能积极主动起来,将自己的课外书奉献出来,这本书是一次爱心的传递,一份智慧的洒脱,更是一次信任的流传。一股溪流,终将难越大漠,但若千万条溪流汇集,便无可阻挡。你的一本书,我的一本书,加起来便是无数本书。

“漂流书屋”的设置更能促进我们养成环保节约的好习惯。身为中学生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人类环保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本次活动的开展就是我们奉献出微薄之力的绝佳机会。

那么如何健康、科学地读书,这是我们必然要提及的问题,当今的社会上各种书籍、刊物层出不穷,合理地选择书籍十分重要。培根曾说:有些书可供一尝,有些书只要读读他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全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则应当全读、勤读,而且用心地读。一本好书,可以慧智;一本好书,可以明心。健康向上的书籍能让我们明辨是非,懂得礼仪廉耻,在益书的引导下调整我们奋进的方向,用准则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用信条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用事迹来引导我们的思想,在精神的世界里为自己建造一座无与伦比的心灵花园。此后,你不会再为自己的困难而担心,你将获得的是享受、是信心、是勇气、是成功。

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一起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读书环境,让书籍帮助我们越过重重困难,勇往直前。

读书脚印的散文随笔5

初中毕业,家里无力送我升学,不得不辍学谋生。因为读书少,对读书人无比敬仰,觉得他们很高大、很了不起。长大了些,才渐渐知道,许多人用心刻苦读书,是因为读书有许多好处。联系实际集中宣讲这好处、并且讲得明明白白的首推宋朝的皇帝宋真宗赵恒,他专门写过《励学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按史家的说法,宋承五代长期的战乱,一般人都不喜欢读书,书读得好的就更少。大宋皇朝要大量起用文臣,必须一方面广开读书人登仕的途径,一方面竭力提倡读书的风气。宋真宗御笔亲作的《励学篇》,就是用来诱导大家读书的。效果还真不错,篇幅不长,言简意赅,从切身的利益,总结了读书的种种好处。传布天下,忽悠了天下士子者几近千年。“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多如簇”,还有比这更大的诱惑吗?

古人用功读书的故事,书读得好当了大官、发了大财,荣华富贵、耀祖光宗的故事,多如牛毛,举不胜举,这些故事代代相传,可以让人的耳朵听得起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尽管并不缺乏类似的神话,人们也常常看到相反的例子:板荡时世,掌了大权、甚至得了天下的往往不过是草莽英雄,让诗人感叹“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进入近代社会,书读得多、甚至特别多的人,成了“右派”“臭老九”“牛鬼蛇神”,被开除、发配、劳改;时至今日,大学毕业生、哪怕海归的硕士博士好不容易得到聘用的那家企业的老总,发迹之前只有中学、小学学历、甚至大字不识的有的是。宋真宗所言“千钟粟”“黄金屋”“颜如玉”“多如簇”,未必靠谱。

仅就阅读而言,据说今天已进入读图时代。看到一本获得国家最高奖的对《资本论》的讲解读物,竟是一册连环画。真是难为了马克思老先生,当年他为了写这么一部皇皇巨著,把图书馆他座位下的地板都踏出了一个坑。明朝《五人墓碑记》的作者张溥读书的每读必抄,抄完一遍又一遍,以至其书房被称为“七录斋”这样的治学在今天只能是一种笑谈。